简体版 繁体版

上 第三十二章    母亲读夜校,父母二人去我姑姑家

更新时间:2019-03-29 23:21:29 | 本章字数:1952

    夜校里除了秦老师,还有个姓肖的女老师,一米六五的姣好身材,红扑扑的脸膛,一双有心计的眼睛,整个看上去是年轻漂亮的,走路四平八稳,是老百姓口中那种“迈着四方步,吐着圆圆唾沫”的慢性子,又比较讲究的那种人。她比我母亲小五岁,是头年底刚结了婚,头发由婚前的辫子变成了一个大蘑菇卷贴在后脑勺,漆黑油光,人显得精神而利落 。她丈夫姓高,也在工会里工作,比她大七岁,是我们家不远的邻居。母亲在学校叫她肖老师,在家里碰上她就叫她高大嫂。娘家在本镇上的南门里,是有钱人家出身。

    夜校里的人年龄大小不一,有男也有女,女的倒比男的多,大的倒比小得多。开学头一天,来了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朱秀云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说时代不一样了,人民当家作主人了,男女都一样,说了读书识字的好处……母亲就特羡慕她。

    从此,大家白天劳动,晚上早早就拿着写字板去学校写字读书,两三个人一盏“洋油灯”,今晚你拿,明晚我拿,后天晚上就该他拿了,是为节省。大家喜气洋洋,热情高涨。有个梁姓男子,十四岁,家住前街上,与张淑英家挨得不远。所有人中就数他最小,说话不太清楚,一到老师问:“大家都到齐了吗?现在开始点名,点到谁谁就回答‘到’。”

    梁同学就立刻站起来阻止:“街(再)等一等,街(街)等一等,那个鞋(谁)还木(没)来哩!”大家就都大笑,不上课时就拿他取笑,以自问自答的方式:“那个‘鞋’来了吗?”“那个‘鞋’还‘木’来哩!”他也不羞不恼,一笑了之,脾气很好。

    秦老师教算术,肖老师教语文。

    秦老师讲:“张文清买小猪崽五毛钱一斤,八斤四两花多少钱?张文青喂了十多天,抱起来掂了掂,沉多了。上称一称有十六斤半沉,按买的时候的价钱算,这时候一共值多少钱?”

    肖老师就讲:“李莲花天天给军属王大娘打水扫院子……”

    母亲识字快,回家后再复习。书是线装书,竖排。有时夜校老师到不了,母亲就组织好乱哄哄的大家,代老师上课。也许由此朱干部就找我母亲去镇上开会,有意培养我母亲做妇女干部。但是我奶奶对这事特别反感,本来她就不支持我母亲上这个夜校。奶奶重复着那句我母亲报名时她就说过的话:“俺自古来年就没见过那女人上学堂的……现在可是了不得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一个个小媳妇子都能得上了天!”

    现在朱秀云又来动员母亲去镇上当干部,奶奶更是反对了,无论朱干部怎么劝说,奶奶就是不吐口,只咬定一句:“俺没见过那女人整天价不着家,天天在外面风风火火地到处跑的!”让朱干部好生下不来台!

    其实奶奶最大的担心是:女人的心一旦野起来,只怕是很难再收得住。如果我母亲在外面“野”惯了,一不注意将我父亲撇下再跟别人跑掉了呢?你看看识字班里的那个秦老师!

    其实我奶奶对母亲还是不了解,尤其是母亲对于家的那份珍视与渴盼!

    这一天我父亲没去上班,他对我母亲说:“你看,咱结婚都这么长时间了,一共也没去看看咱姐。不如咱俩去看看咱姐吧?”

    母亲愉快地说:“行,去就去呗!”

    于是两人就去街上买了礼物,步行着去了。母亲走路慢,一向健步如飞的父亲有些不太适应,但他还是迁就了我母亲。这样两人在早春的乡间小路上能够多说些话。但见阳光明媚着,小草开始返青,有小鸟儿不时从眼前飞过,空气里还有稍稍的凉意,但是一切看上去那么美好,虽然有着微微的风,但是,内心里却是暖着的!

    姑姑家在家北六里地之外的吴家庄,当年那个远近闻名的美人姑姑,在用结婚冲喜的方式没能挽住丈夫的性命之后,被赵家抢了去,因我爷爷的发怒而受到保护,不久就嫁给我的开染坊的姑父。都是我父亲过年过节将她叫来又送回,两人就像一个父母的亲姐弟。现在姑姑家有四个孩子:大表哥大表姐二表哥和二表姐,日子过得紧巴,父亲总是想法接济一下。

    姑父的染坊不大,有几口大缸在院子里,要染得颜色也非常单调,以青和蓝为主,青又分淡青和深青,蓝色叫依旧蓝,另有大红和绿的。邻里百舍三里五村的自家织了布或做了衣服,想染个什么颜色的就拿过来染染,收入寥寥,勉强为生。

    这是父母婚后第一次去姑姑家,也是母亲第一次看见那四个不大不小的孩子连鞋子都穿不上,就立刻动了恻隐之心。从小,母亲最喜欢的就是小孩子,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去到谁家,都是先和小孩子们打成一片,送上自己力所能及的暖暖爱心。

    于是回家后,母亲就立刻找了旧布来打袼褙,纳鞋底做鞋帮……给每个孩子一人做两双鞋子,一下就是八双。男孩子的都是青面白里圆口的,女孩子的则是在此基础上从前脸到两脚腰处绣上红花绿叶黄骨朵儿,八双单鞋正好是一大包袱。做完这些,抽空自己走着也就送去了。只要地里没活儿,她看一眼自己要学要认的字儿,往心里记着,边去做手中的活儿。

    而当秋天来临,离冬天还有一大截子的光景时,母亲就开始提前为表哥表姐们做好了棉鞋……

    也就是从那次去姑姑家的路上开始,父亲因说起姑姑,便连带说起了许多有关我们家族的往事,母亲也由此对父亲有了更多更细的了解……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