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下 第五十章:   别样玩打仗  姐姐退学看麦忙

更新时间:2019-08-13 14:19:00 | 本章字数:3909

    在我还不记事的时候,哥哥常常用自己做的三叉网,去我们清口河里捞鱼。可不知从哪天开始,哥哥喜欢上了做红缨枪。红缨枪的缨子,是用母亲用来纳鞋底的麻批儿做成的,剪得匀称而细腻,也很精致,松松软软的,然后用了红墨水染好。等干了,哥哥戴着毛主席像章,扛上红缨枪和几个小伙伴就去街上转,那个神气!姐姐别提有多么羡慕了。就总是想着伸出手去试探着摸一下哥哥的红缨枪,尤其是那红红的缨子,竟是那么诱人!

    可是哥哥会立刻珍惜地道:“哎,别乱摸!”姐姐就想:你不叫我摸你的红缨枪,那我就跟着你,你去哪里,我就跟你去哪里。反正又不让你背着我,又不让你抱着我!

    于是哥哥在前面走,姐姐就远远地跟在哥哥后面。可是还没跟了几步,哥哥发现了,就烦烦地道:“别跟着我,自己一边玩儿去!”

    要强的姐姐只好停下,无滋拉味的,一个人想来想去,就去找上下差一岁的自己的伙伴——那一年姐姐只是和肖老师的儿子同岁的。其他的都是大一岁两岁的,像“破四旧”刚刚开始的时候,在大街上宣传大姑娘小媳妇如何剪头发的杨希遥,他家的大儿子杨胖胖,还有干姨的侄儿——孙大奶奶的三儿家的大孙子野儿,还有近邻家方大娘的二女儿臭嗒妮子——她高高的颧骨,似乎脑子不怎么好使,老百姓口头上说的“不够十个心眼儿”。当她长大了的时候,在生产队劳动,每当休息的时候,尤其是生产队管中午饭,大家正吃饭呢,忽然身下有闷闷长长的响声,调皮的人正准备察言观色,疑问是谁时,她自己就开始憋不住大笑起来了。总是不打自招,别人已经怀着复杂的心情,没事了,她自己还在那里笑到不行。别人也就因为她这笑,而有了久久的笑料。她本来有一个很好听的小名:桂花,但就因为这一条儿,她因此有了另一个不怎么雅观的名字:臭嗒妮子。而且她那闷闷的身下的声音格外多。有时声音小了,别人还没听见,她自己就已经憋不住笑开了。每当她这样一笑,大家很快就有了警觉,因为立刻就会有不雅的气息传来,随做好了躲避的准备。

    另外,和姐姐经常在一起的玩伴之中,还有送上门来的媳妇四大娘她二女儿张玉华。

    那天,就在哥哥和他的小伙伴扛着红缨枪在街上转着玩的时候,姐姐也和她的小伙伴,每人手里或肩上都有了象征着枪的标志物:半截小木棍,或者一根掐头去尾的半截秫秸。男孩子是喜欢击剑似地对打,或者一方明显败了,就在前面跑,后面的就会穷追不放,到了最后,也不过是个小小的平局。就会再去玩别的。有时候,女孩子并没有女孩子的样子,男女对打,各不相让。

    当大家没有章法,乱打一气,随意两人或三四人对打的时候,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不知从哪里走了过来,来到离杨胖胖不远的近前,叫他到自己跟前,他手里拿着一个糖块在向胖胖晃。胖胖一看不认识,但是稍稍的疑惑之后,终于没有经得住来人手里的糖块,走几步到了那人的跟前。那人悄悄在胖胖的耳边说了几句什么,胖胖就乖乖地跟上那人走了……

    胖胖长得白白的皮肤,圆圆的脸膛,一双有些深陷、却大大的眼睛,总是脸上挂满了笑意,煞是可爱的样子!

    姐姐和她的那几个小伙伴,开始还在为自己没有得到那人手里的糖块而多少心里有些不平衡,在胖胖跟着那人朝着火车站方向走后,他们四五个人玩了没一会儿,姐姐突然就想到要去胖胖家告诉他娘一声。因为姐姐此刻想起了母亲说过这样的话:“掉了什么,也别掉了门道儿。碰见事儿,小孩子知不道怎么办的,就回来问大人,和大人说……”于是几个小伙伴,拼了命地一起向杨胖胖家跑去……

    胖胖他娘正在自己大门里面的石磨上推玉米糊糊,是准备用来摊煎饼的。当她看见姐姐等几个孩子的时候,也没太在意,因为她以为,自己的儿子也是在这之中,正你撵我我撵你地跑着玩呢!

    姐姐气喘吁吁地一喊:“二大娘,胖胖……”

    其他几个小伙伴也都在七嘴八舌地说着胖胖如何如何。

    胖胖他娘一看孩子们的神色不对,这里面更是没有自己的孩子,她立刻预示到肯定是出事了,而且一定还不是小事!就像当年牛大喜家的大儿子被河水夺去了生命,丽丽去告诉牛大喜家的一样。等终于听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杨二大娘推磨的棍子,糊到了玉米糊糊上,然后又掉到地上她都不知道了,真的是被吓傻了!孩子们看到她的神情立刻都吓跑了……

    但是很快杨二大娘找到在外忙碌着的杨二大爷,又立刻叫了几个人,没命地奔向火车站。这时候,火车也开始进站了,杨胖胖早已感到不对了,不见了伙伴们,这个不认识的人不知道要把他带到哪里去,可是又不敢哭。当杨二大娘喊了一声:“胖儿——”,杨二大爷和另外几个人包抄过去。那人一看不妙,干脆连火车也不上了,而是跨国火车道去拼命地向西逃窜了……

    多年后,姐姐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要不是那回我想起来赶紧回来和杨胖胖他娘说,杨胖胖现在早都不知道上哪里去了……”姐姐说这话时,一副自鸣得意的样子。

    这件事情过去后不久,姐姐正上小学二年级,我奶奶硬是不让我姐去上学了——

    那时,我们那里的人各家都有自己的自留地。我们那里的自留地不远,就在我们家东南方向不足五百米处。这里有一个大大的三角形的池塘,池塘的名字叫做藕湾,也有根据荷塘的形状叫“三角(口语读‘家’的音)子湾”的,属于生产队所有。每到夏天的时候,那里就会开了一池子的荷花。粉红与纯白相间的荷花,是柔柔绵绵的厚厚的花瓣,散发着幽幽的清香。每次下过雨之后,荷叶上就会有许多的小水珠,随着微风的吹拂,来回地游荡,时而合拢在一起,时而再次分开,晶莹透亮。荷叶荷花的上面会有许多黄黑相间、黑红相间,甚至还有淡蓝的蜻蜓来回地追逐着。荷花与荷叶间,会有许多人家养的鸭子在水里逮鱼吃。每到秋末季节的时候,荷花和荷叶都枯萎了,便是收获白莲藕的时候了。

    我们的自留地就在这片池塘的东南,也就是说要去自留地,就要绕过了这片池塘。我们就把自留地直接叫了“湾南沿儿”。每年的春末夏初,小麦开始结穗的时候,藕湾里的鸭子就会很不自觉地开始跑上湾南沿儿去糟蹋粮食。那时的小麦品种是大大的麦穗儿头儿,麦秆并不长,礅实。为了不让这些鸭子,还有麻雀之类的鸟儿来提前抢人们嘴里的粮食,奶奶就让姐姐退了学,每天姐姐就扛着一条长长的竹竿去湾南沿儿看小麦。而哥哥依旧上哥哥的学。

    到了秋后,收获了谷子和芝麻豆子之类的农作物,姐姐终于忍耐不住,守着母亲哭了起来:“娘,俺就是想去上学……”

    母亲这一次没有听我奶奶的话,就觉得自己在刚刚解放之后上“识字班”,要不是听我奶奶的提前退了学,说不定自己就真是一个妇女干部了呢!不行,无论如何也得要我姐姐重新去上学,除非她自己不想上。泼上和我奶奶脸红了,也要让姐姐去上学。

    奶奶道:“一个闺女孩子,早晚是人家的人!上的什么学?能当了吃?还是能当了喝?”

    母亲不和奶奶犟嘴,只是带着姐姐,并替姐姐拿着杌子,姐姐背上书包,拿上小凳子又去上学了。姐姐成为他们那些伙伴中学习最好的。每天放学后,姐姐那几个小伙伴,于晚饭之后,相约着,今天来我家,明天去你家,后天就去他家或她家,写家庭作业。为了节省洋油,几个人用一个小小的洋油灯——用吃药剩下的棕色小药瓶,用一个铁片子做一个能盖过瓶口来的叶片,叶片中间多出来筷子粗细的小小圆铁片筒子,再用棉花做一个灯捻子,下端长长的伸到羊油里去。今天是你家出,明天就是我家出,后天就是她或者他家出了——自然去谁家写作业,就是谁家出了。时间长了,第二天早晨的鼻子里,都是黑黑的。

    这其中就有那个孙大爷爷家的孙子、我奶奶和孙大奶奶口头定了娃娃亲的野儿……

    那个叫野儿的,总是傍晚早早来叫姐姐,在我家门外高高地喊一声:“小爱梅——”姐姐在朦朦胧胧里,也知道自己和野儿是有两方的奶奶给定了娃娃亲的,长大了是要给他做媳妇的,所以难免没有来自女孩心底里的矜持。不过毕竟年幼,不会考虑太多。

    只是不知道,哥哥姐姐们早年的野性,也会在我们这些更小的孩子身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

    在我们那个文化古镇,除了镇中心的哪些相应的银行、医院、学校、合作社门市部、废品收购站、粮所、副食品店、肉食品店,以及诸如白铁铺子等店铺之外,镇子四周边缘还居住着四个生产大队。 而我家门前的那条小河,是清口河的一条支流,自东而西,穿整个古镇而过。后来大约到了七十年代末是为了整个镇子的规划着想,就把那条小河给蓬起来了,在上面修了一条宽宽的公路,将那具有的江南古朴自然的美给掩盖了。小河两岸的人们都属于同一个生产大队——平安大队,只是属于不同的生产小队而已,我们河这岸的属于第七生产小队,而对岸的则属于第四生产小队。

    其实平安大队不平安。

    不知道为什么,河两岸的大人们还没有什么表现,倒是所有的男男女女的孩子们都像是仇人似的,尤其是那些半大不小的好战的男孩子们,常常在不知不觉里就开始了干仗。两边大点的男孩子在小河边垒了趴下来之后能够挡得住脑袋的小半截墙。各自带着一帮随从死党。然后只听我们这边大点的男孩吩咐我们小点的女孩子,以及所有小点的男孩子说:“快点,再去拾石头!”我们就扩大寻找的范围,所有能够拿在手里扔的,包括:石头、瓦块、砖头、坷垃,都不放过。将这一些都运到趴在小半截墙遮挡下的男孩身旁他伸手能及之处,只等对方叫阵过来,这边一声令下,一个两个或三个这样的男孩,就专门狠狠地瞄准对岸的“敌人”所在之处,手碰触着身边的武器,眼都不看一下,而只是死死盯着对方,你有来,我就一定会有往。

    就这样大点的孩子就是专门干仗的,我们只是负责专门运送“武器弹药”的,四散开去继续寻找。只有再也没的可找,心都烦了的时候,那大些的孩子的武器越来越少。况且 怎奈小河不小,有宽度,加上都是些小孩子,臂力有限,要将手里的武器扔到对岸去,并且要目标准确,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呢!也好在小孩子的耐心毕竟有限。试想想一旦要是倒霉催的真的砸中了呢?      

    而这样的镜头,在一个时期之内,却是反反复复上演着。而母亲和其他家长,却常常并顾及不到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