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上 第十七章   送上门的媳妇、龙王庙和亲戚逃难

更新时间:2019-03-21 22:10:37 | 本章字数:3937

    母亲正月初六准时到了牛家,由道士徒步送来。这一天也是镇子上年后的第一个集。道士送下母亲后就告辞去了集上,象征性地摆摆摊子,新年算是开了张,图个吉利。

    母亲记着二姑姥娘的话,开始了新的一年的生活。二姑姥娘告诉母亲:再好的月亮不是太阳,再好的婆婆不是亲娘,何况这婆婆还不好呢!你要记着:走遍天下端个碗,光喜勤来不喜懒。到了人家家里要勤快,眼皮子要活,会看事儿;夜里不能早睡,要等人家都睡下了你才能睡;早清起来你不能睡过了头,灵性着点儿,不等人家起床你自己就得先起来;干活要干到前头,吃么要吃到后头;见人该叫什么就叫什么,学得嘴甜,人人喜欢。骡子马大值钱,人大不值钱;再就是人家不管有什么东西,咱都不眼馋……

    这天下午,离黑天还有一大截子光景,母亲从院子里拿了柴火堆到饭棚里去,准备做饭时候用。猛地听见东邻家有一个女孩子的哭声:”娘啊,我不在这里!娘啊,你别舍下我!你领我走啊,娘啊——“

    母亲听见有人哭着喊娘,敏感的神经最是受不了,自然引她想起自己的娘,禁不住心酸落起泪来……

    原来东邻家姓张,他们家因祖上传下来一门打绳手艺,人们都叫老张为张绳匠。平日打绳赶集去卖,但买卖并不好。老两口有一女四儿,一女已经出嫁,两个大些的儿子结伴出行,音讯皆无,三儿子结婚后已经单过。老两口只守着四儿子过生活。就因家里穷,四儿子已经二十四五岁了,还未娶妻。

    这天,有个中年妇女领着一个虚岁十二的小女孩来张家要饭,当中年妇女要了饭又要喝水时,张绳匠家的就知道了中年妇女的意思。中年妇女有四个孩子,跟前这个女孩儿是家中老二,她上面有个哥哥,下边俩妹妹,家中实在养不起了,问问张绳匠家的能不能帮忙在这近处给这个女孩子找个人家,不图别的,只要有口饭吃,饿不死就行。

    张绳匠家的一听,心里别提有多欢喜了:真该谢天谢地!这不是老天爷给送上门来的一个媳妇?只是比自己的儿子小了十二岁。可男孩子大些也总是常有的事。于是张家就管了中年妇女一顿饱饭,张绳匠家的就哄着小女儿孩留下来,中年妇女就往外走,女孩儿发现自己的娘不要自己了,才有了刚才的哭声。张绳匠家的紧紧抱着那个女孩不撒手。

    女孩儿饿得脸色蜡黄,眼睛陷在坑里显得很大,嘴也大,一哭就显得嘴更大了。

    母亲听见哭声就知道肯定不是好事,就趴在自家墙头上往张家看了一眼,想:天下还有和自己一样命苦的人吗?甚至比自己命还苦?她是亲娘舍下自己不要的,我娘走的时候还有我奶奶在跟前呢;我到牛家来,也是我二姑父这个亲戚给找下的熟人,她这里却是非亲非故……想到这里,母亲就觉得心里不再那么痛苦了,只是对那女孩子同情起来。

    没过几天,家中没烧的了,牛大喜的奶奶领着我母亲,张绳匠家的领着那个“送上门来的媳妇”一块儿去南边大河边上的龙王庙拾柴火。

    龙王庙建在西去的清口河边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坐北朝南,庙里有二百年松柏,庙外的杨树也要两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整个庙的建筑面积有三十多亩地,里面是两进门的院落结构,有两个大殿,有东西厢房。前面大殿供奉着龙王爷,龙王爷高大魁梧,正襟危坐,很有气势;后面大殿供奉着太上老君。庙内东南角是一片坟地,是读书人没有功名的埋在了这里;读书有了功名的则在西北方向垒池用来烧香。龙王庙有一个姓刘的道士来看管,他像我二姑姥爷一样也有家室。每天扫扫院落,拂拭拂拭供奉的神像,练练功法。农历二月二,五月端午、八月十五和春节,以及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有来上香火的香客,祈求平安顺达、风调雨顺,热闹非凡。这是老百姓口中的关于龙王庙的描述。而据资料记载,龙王庙是这样子的:

    “龙王庙在古镇大清口东,离大清口城墙百米处,在大清口河的北岸,是为镇大清口河水患所建,建筑年代久远,几经重修,形成规模。龙王庙坐北朝南,面向大清口河,它是就坡而建的,南临清口河的渡口,是石砌高台,上有围墙,约有一米多高,有似门的台口。围墙内平整宽阔,整个庙宇分两进院落,前有庙门,门东南角有一钟楼,悬有生铁铸就的大钟一口,钟上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并有修庙施舍捐款人的名字,铸满中间。人可登楼台拾阶而上,在钟楼内可观望。河水清流石上,燕飞戏水,甚至鱼游水底白沙石缝之间。

    进龙王庙内,头道院便是大殿,殿内供奉着龙王泥塑神像,端坐在高台之上。台前左右,有雷公雨神塑像,站立两旁,雷公头长鹰嘴,两肋展翅,左手拿着錾磨钎,右手拿着錾磨锤,是行闪电打雷及下雨之神。龙王大殿神像后,有一门直通后院,也可以从龙王大殿西的角门进入后院。角门上方有一神龛,内塑天王两目圆睁,眼眉倒竖,嘴唇微平,手执钢鞭,煞是神气,是守门之神;进入后院,正北是二层楼大殿,都塑有神像。二层楼上是玉皇大帝居中,庄严端坐,左右两旁,有站立神像。后院大殿东屋内是医圣华佗的塑像,旁边有塑的白马和牵马小子一个,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大殿西有一院落,是龙王庙的主持道士及家眷所居。龙王庙前院大殿西有屋三间,屋前有厦,是供奉匠人始祖的殿堂。

    龙王庙东是一片高大挺拔的大杨树林,都在沿岸边的河堤上。庙中是苍老翠绿的柏树,树身都有两人合围粗。整个龙王庙院落,笼罩在这苍老翠柏之中,更显得龙王庙庄严肃穆,清静幽雅。因龙王庙树木成荫,清静幽雅,又邻大清河,夏天凉爽宜人,所以有些闲暇之人和在附近种地的农民,在晌午时候活干完农活后,常来庙中休息,凉快凉快。还有些人在河中洗个澡,再在钟楼里或庙台上睡一觉。据说睡觉时,只要身子一躺下,很快就能睡着进入梦境,解热解乏浑身轻松自在,很有神秘感。传说,凡心眼好不传坏,帮助人做好事的人,睡时净做好梦;凡做坏事欺负人、为非作歹者,净做噩梦:不是梦见掉到河里,叫老鳖咬醒,就是梦见青面獠牙的鬼怪,手拿钢叉向心攮来,或是怪兽张着血盆大口向身上扑来,使之惊醒,吓出一身鸡皮疙瘩!这或许是对人的警告,惩恶扬善吧。”

    白天看庙的刘道士他娘不让去拾柴,母亲就和她奶奶,曹绳匠家的和送上门来的媳妇晚上去拾。母亲背着柴筐,回家时一不小心绊倒了,正好是路过坟地的时候,下巴磕到了坟堆上,惊魂未定时,四个人又都笑起来,但很快又发现她们这是在“偷”,怕被人发现,随又不敢笑了……其实说是拾柴火,在这样的夜晚是看不见柴火的,只是走到哪里,用脚踢着碎树枝了,赶紧蹲身下去划拉,粗大的也就指头般,拾起来格外慢,拾着拾着人就发困了,走着走着就晕头转向了。正是因此才有了母亲的跌倒,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跌倒的。

    春天粮食少,青黄不接,加上要避战乱,牛大喜的姑带着三个孩子,牛大喜的大姨、二姨各带着自己的四个孩子,都到牛家来了,再加上牛家的人,最多的时候到过二十多口子,又吃又喝,只是苦了母亲。每次开饭,往往从那个八印大锅里盛上饭来,菜还没盛,饭就吃完了。等盛上菜来,饭还没来得及再盛,菜又吃完了。三番五次,母亲不停地盛饭盛菜,饭菜不停地由多到少到无,风卷残叶般。到了最后,饭菜都盛完了,也都吃净了。母亲再收拾桌子,刷锅刷碗,母亲就常常饿着肚子,实在撑不住,就去饭棚里刷锅时喝点浑水。

    那些吃饱喝足的人,没有一个关心一下这个眼前的小小童养媳是否也吃过饭了?

    后来牛大喜的爷爷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让母亲给他多盛一点,他只吃两黑碗的饭量,少老头子能吃四黑碗。老老头或吃一碗半,省出半碗来;或已吃够了两碗,再让母亲给他盛半碗给母亲占下——不然,有多少,那些饿疯了的人也不会剩在锅里的。等看着我母亲忙活得差不多了,牛大喜的爷爷就叫一声“大妮子”,或“大媳妇子”:“我吃不了了,把爷爷剩下的端去吃了吧,别瞎了。”而不至于让母亲饿着肚子。

    可倔强的母亲说:“吃不吃的吧,我不在乎。别人都吃饱就行了。”

    老老头一听这话把头一仰:“我在乎!怎么着?都是人!都是嘴!”

    母亲知道爷爷是心疼她,就端着爷爷的大黑碗到饭屋里去吃了。

    老老头看着嘁嘁喳喳、热热闹闹、吃饱喝足的人就开骂:“操恁娘,恁一个个地能吃能喝,拿个没娘的孩子不当人啊?!咹?恁一个个的是人,人家就不是人了?恁一个个的是嘴,人家就不是嘴了?你一人省一口,也就有了这个孩子吃的了!是吧?咹?恁一个个地钻头不顾腚。王八羔子!”

    母亲慌忙地吃完牛老头给她占下的半碗饭,就赶紧收拾一大桌子的碗筷,刷锅刷碗刷盆,然后又得开始着手准备下一顿的饭菜了。这期间,母亲曾在推磨时累得吐过血。老老头看见了,让母亲休息休息再干。而少老妈子当做没看见,而要强的母亲并不甘示弱,继续默默忍受,也做得更加努力。

    母亲的前邻,是一家郝姓人家,他们家四口人:郝大爷、郝大娘以及他们的一双儿女。

    大爷推过木轱辘车子,从四乡里运来给镇上的饭铺等送过油、菜、粮食等。没货送了,也偶尔做点小生意,日子还将就着过得去。

    这家女儿叫郝大妮子,长得白白的大圆脸,一对双眼皮的大眼睛,和善的面孔,常笑嘻嘻的,拖着条扎了长梗子的长辫子,出了名的俊,是她父母手中的宝,都对她疼爱有加。她比我母亲小三岁,实际是两岁多点。她常常趴在自家后窗台上,观察着她家后院子里干活的我母亲的一举一动。郝大娘也曾做过童养媳,有理解和悲悯的心,是个大善人。知道我母亲饥一顿饱一顿的,就总是在自己做饭时多做出一点,或者,郝大妮子趁洋炮不注意,叫母亲来窗台上赶紧吃掉碗里的水饺,也或者饭后的时间,郝大妮子从自家过来偷偷把饭放在牛家饭棚里的锅台上,然后再故意到院子里提高了嗓门喊:

    “大娘,我来玩了!”

    洋炮看着小儿子小生在院子里玩,就说:“哎,玩吧!”

    郝大妮子小两岁的弟弟也跟过来,于是当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热闹地玩着的时候,母亲就乘机到饭屋里将饭吃了。当母亲再次出屋后,和郝大妮子使个眼色,郝大妮子就神速地进了饭屋,将饭碗在身前的衣襟里一藏,然后再回到院子里大声一喊:“牛大娘,我不玩了,我走了!”她蹦着跳着就走了——郝大娘没有给她裹过脚,她弟弟很快紧随其后也回家去了。

    母亲十分羡慕着郝大妮子的那一双天足……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