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下 第八十二章  我出高中校门  母亲为我操碎了心

更新时间:2019-08-13 14:35:20 | 本章字数:2842

    1983年高考之前,我在文科班学的是英语,就准备上英语学校。但是没想到,一直躲避学数学的我,偏偏就赶上了那年加试数学,我大受影响,没戏。

    走出高中校门,我一时无所适从,不知道干什么好。于是暂时在家帮着母亲挑挑花生,晒晒花生,然后再将花生收起来。有时候父亲炒花生,母亲做饭或做其它家务,我就替母亲烧大锅,和父亲炒花生。偶尔母亲实在没空儿去替父亲站摊,我也去集上替换着帮忙站摊。但是只要母亲有空,她并不主张我去集上的,毕竟女孩子家家的,脸皮儿薄。但就是这极少的去集上的时间里,我每每看着不远处的学校学生们上下学,有学生走过摊前,我那颗敏感的心就会激起强烈的再上学的欲望。有同学成绩好的也有回校去复习的。我就写了信,和正在学校复习的高中三年的同学艾秋菊一起去交到我原来的班主任——现在仍是班主任的张老师那里,希望能够通过他,让我回校复习。

    信交出去的第三天,张老师来到我的摊位前,告诉我:“这个——谁,丽雅,你的信我看了,很感人,也说出了再回校学习的原因和动力。不过班主任说了不算,现在是校长负责制,校长说了算。我看……你做这个生意也不错的,就是再扩大一点儿……”

    我的心凉透了,可我并不甘心。我也不可能这辈子就做生意了!不过我还是对老师来专门告诉我这事的结果,很是感激的:“谢谢张老师,麻烦您专门来和我说这事。”

    过了没两天,我思来想去又给校长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仍然交到班主任手里,请他转交。又不久,张老师于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又来告诉我:“你的作文很不错的,你也可以尝试走文学创作这条路,做生意接触的人多,就当成是一种体验生活吧!多观察!”

    张老师已四十多岁,是个文学爱好者,已有报告文学和小说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他父亲早年“有历史问题”,所以他说话格外小心谨慎,做人处世也是谨小慎微。他没有提到校长的事情。但已经通过他上面的话,在告诉我:回校复习这条路,已经堵死了。

    可是我已经听说过,给校长送上礼物之后,就能回校复习。但我不会主张以这种方式回校复习的,这肯定是一种不正之风。校长据说是来自梁山,但他并没有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说话都支支吾吾的样子,不成句。我开始看不起他。于是我给校长写了最后一封信。那封信只有下面这些内容:“十年之后,我会让你目瞪口呆而视之!”

    我不知道为何一下说出了十年的时间?

    大话说出去了,我却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但是坐在自家的摊子旁边的时候,抬起头来刚好就会看见对面的新华书店,那是我们镇子上唯一的一家书店。于是我总是隔三岔五地想着去买书,买杂志,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来替我了,我总是不急着回家,最先去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接下来,将买到的书或杂志带到摊子上,趁着摊位上不忙的时候,就开始看书读杂志。这书有:王通讯的《你也能成才》,地质出版社的《人生箴言录》,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人生絮语》,还有作家路遥的《人生》;至于杂志,有《中国青年》、《青年一代》、《黄金时代》等等。一看到入了迷,买东西的来到跟前还不知道。父亲看见了当然对此特反感:

    “干什么就说什么,卖什么就吆喝什么。看摊子就好好看摊子,你光在这里低着个头看书,人家来买东西了,走到跟前了还没看见,这是对顾客的不尊重。这样不行。”

    我只好暂时放下书或杂志,等回到家时继续看。

    为此父亲和母亲说起此事就没好气:“我早就和你说过,咱这个二闺女,不是个省油的灯!这就慢慢觉出来了吧?”

    母亲只是着急:“你看你,一个男老的,管这些事干吗?儿大不由娘,女大不由爷!”

    父亲:“你就知道说:‘管这些事干吗?’你没看见一个女孩子家,整天手不离书,书不离手。要是不吃饭能活着,她连饭都不吃!”

    母亲一时不知道怎么说:“行了,我不管了,都交给你管吧!真是的!不是慢慢来吗?就光知道抱怨人,一点办法儿也想不出来!我一个女老的,还没和你这样似的,说起来就没完……”

    那天是个下雨天,没去出摊。父亲在旁边坐着,我筛花生,母亲挑花生,一边做活,母亲一边和我商量:

    “女孩子家,我看去学习个缝纫活儿就怪好。风不着雨不着的,干干净净的,接点活儿,就会有钱——别看不起钱,过日子离不了。这就成大人了!过个一年半载的,和你姐似的,找这么个人成了家,自己手里有钱,不受难为,更不会看着男人的脸色过日子。多好!还有,自己一个女孩子家爱好,想穿什么衣裳,就自己做什么衣裳;垫个鞋垫儿啊,衣裳哪里短了,需要接了;哪里破了,需要缝缝补补的,自己有台缝纫机,多好!现在是社会好了,俺那年轻的时候,想去学,哪里学去?也学不起呀,没钱!就是学起了,又哪能买得起缝纫机呀?你现在简直就是掉到福囤里去了,掉到蜜罐里去了。你要是答应了去,叫你大大,接着就去给你买台缝纫机放这里,学好了,接个缝纫活儿,和咱东邻家你赵婶子似的,再买台锁边机放这里。不用出门,人家就把活儿送家来。只要做得好,活儿就不断。还有那个振华缝纫学校又不远,在个镇子上多方便!人家四下里(镇子周围)还都来学哩!你没事儿就先去学学车子,学会了,叫你大大给你买辆新的,小轮的,骑着车子来来回回的,方便着呢……”

    母亲这样喋喋不休地说着的时候,我早已烦得不行:我才刚刚十九岁,不可能就从现在开始,做些婆婆妈妈的活儿,钻到活儿堆里出不来!更不可能和姐姐似的,早早就嫁人做了家庭妇女!

    我想起高中时候第三年刚刚开始不久,班里来了一位复读的程同学,家里万分不支持她来复读,在家里已经给她和嫂子换了亲,也就是他哥哥年龄大了,家里又穷,找不到媳妇。就在程同学刚刚走出高中校门的时候,立刻给她换了亲。可是,她就是不同意,一心想通过考大学出去,来改变一个农村女孩子的命运。可是她嫂子已经不得不同意了,家人就逼她就范。她于是疯了。已经来学校复习了,坐在教室里的时候感到岌岌可危,就一会儿哭,一会儿又笑。教室里的同学们待明白过来之后吓得四散逃去,把程同学当成疯子。

    于是任课老师吓得去找校长,就先叫程同学平时比较要好的两个女同学哄着去了女生宿舍。不久就被送去了神经医院。但是后来她不知道又怎么逃了出来,直接来到了教室,坐在这里还是想学习,就是想考上大学离开家。但是很显然,她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笑起来没后音儿,笑完了就哭,自己也去老师面前哀求:“我不笑了,也不哭了,就是要好好学习,一定考上大学。”

    老师们也都同情她。但是用不了多久,她就会又犯了病。同学们见她就像是见了魔鬼,于是任课教师、班主任又都找到校长,让程同学彻底在我们面前消失了……

    大家在无比同情的心态下,也只是唏嘘不已。

    我没法将此事告诉母亲。但是我还是想着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父母商量来商量去,就想着先给我买上一台缝纫机放到家里,母亲对父亲说:“没准儿,她看见缝纫机就愿意做活儿了呢!”

    很快,母亲在集上看着摊,父亲把缝纫机给我运家来。我看见那缝纫机,还是没有要做活儿的想法,并且特烦,也还是不想去缝纫学校。

    这天傍晚,父亲没好气地对母亲说:“你看,她是像干活儿的样儿?还是抱着书本不放!没准儿,这缝纫机钱,白花!”

    母亲说不上什么来,只是习惯性地紧皱着眉。我只是不想让母亲为难,就答应去缝纫学校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