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下 第六十七章  家无老人缺一宝,姐姐婚事成迷团

更新时间:2019-08-13 14:29:29 | 本章字数:3569

    这一年再过年的时候,就已是到了1977年的春节了,是第一年没有奶奶的春节。在母亲心里,没有老人的春节不叫春节,这时候母亲情不自禁地又想到了我姑姥娘,母亲也不用再担心我奶奶知道了会生气,从而偷偷摸摸孝敬我姑姥娘,而是完全可以放开了来行施她自己内心所以为的对姑姥娘的责任了。

    姑姥娘家所住的那个李家庄离我们镇上虽只有十多里地,但是只要从明石桥上过了那条西去的清口河到了对岸开始,土质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镇子上是平整肥沃的土地,一年之中也只是种两季两种农作物:小麦和玉米,在玉米地里间或串种上黄豆。偶尔有人想吃地瓜就自己种了,却只长地瓜秧子不结地瓜。但是只要走到对岸去,能够长小麦和玉米的也只是偶尔的极小块的土地,而多是沙石地了,就多以种地瓜和花生为主,间或有果树或棉花、姜。靠天吃饭,却常常欠收。所以那时的日子对岸的都不如我们镇子上的好过些。镇子上的人,除了指望地,还可以扫点树叶,与晒好的干草合在一起粉碎了,用麻袋盛着,到集上去卖,那属于猪饲料。市场管理所是不管这个的。这是我和姐姐跟着母亲常干的活儿。换回几个钱来,贴补家用。这样母亲多少有点支配权了。

    这年过节,母亲又里里外外地忙,她就想办法,弄一些礼物,用那半新的竹篮盛了,叫我和弟弟给姑姥娘家送去。那时我们家的日子在当地还是是数一属二的,但是礼物也不过是以下几种:一块半肥半瘦的猪肉——天冷也可以多吃几天;几条不大不小的从集市上买来的腌制好的咸鱼——这种礼物还可以多放些日子,吃到正月十五之后一直都没问题的。这是相对较贵重些的礼物,也是为主的。另外是陪衬篮子的,有十多个纯白面的馒头,还有六个用煮好了的红小豆蒸成的“豆饼馍馍“。好像还有几斤白面,更有母亲已经剁好调匀了的馅子——我们去了姑姥娘家她可以直接包水饺,不至于为了招待我们这小客人而受难为。这样凑合下来,大大的竹篮也就会变得沉甸甸的了。母亲就会找一根常用的抬东西的棍子,叫我和弟弟抬着给姑姥娘家送去。

    要沿着西去的清口河水的一条支流去李家庄,我和弟弟就早早上路走着了。那条崎岖婉转的小路却是实实在在地走过无数次的。李家庄就在我们镇子的西南方向。开始我和弟弟抬着篮子,那还是在镇子里走着。但是出了镇子的南门又过了明石桥了,就觉得篮子越来越沉。弟弟大约就已经烦了,嫌两人就那么抬着也太迁就了,甚至有些别扭。于是弟弟建议说:”咱不抬着了,你挎一段路,然后我再挎一段路,这样你挎的时候我歇息,我挎的时候你再歇息。省得两个人都捞不着歇息。“

    我一想这办法也不错哎。我就和弟弟商量:”那谁先挎呢?“弟弟说:”你是姐姐,当然就是你先挎啦!“于是我就义不容辞地挎着了。弟弟还平等地说咱俩挎的路也要一样长——那是用眼睛来丈量着的。

    我挎着篮子了,弟弟一下轻松了,拿着棍子就随手胡乱地耍了起来,边耍边走。当我感到有些沉了,吃不消的时候,就觉得该轮到弟弟挎了。

    但是很快,弟弟就说:“又该轮到你啦!”

    我不满:“你明明是刚刚挎过去嘛!”

    可弟弟耍赖,说:“要不,你挎到前面那块大石头间我再挎。”

    我一看:不是太远,行!

    可是当我努力坚持到那块弟弟所说的石头的时候,想给他篮子。弟弟又制定了新的目标:“要不你再挎到前面那棵小树间,我再挎吧!”

    我想,我努力坚持一下,到那里也行。于是努力坚持到了,想:这一下终于可以轻松一会儿了吧!可是到了前面那棵小树那里,弟弟又一次给我提出新的目标来:“要不你再挎到前面那小石桥,我再挎吧!”

    我看一下前面横跨在清口河支流上的那座小桥,要到那里,还要经过一段不近的距离,这一下我就不干了:”啊,你总是说话不算话!“

    弟弟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这回可是真的!“

    我一想我是姐姐,就发扬一下风格吧。于是又换一下姿势重新挎好篮子,准备走好接下来的一段距离。可是右胳膊已经在开始生生地疼着了。我低头努力地坚持着,想起当初跟着母亲下地割草背草筐的情景。再抬头去看前面的小桥。看上去的时候似乎也不是那么远,可真正走起来,路咋就那么长呢?我还是想坚持到的。可是我却怎么也坚持不到了,于是把篮子往地上一放,终于拐着弯抗议道:”昂,忒沉了!你不挎,我也不挎了!“

    弟弟无奈地看着我说:”要不,还是咱俩抬着吧!“我一听:也行!虽然心里不是很乐意,但是总比光我一个人挎着要强!

    写到这里,一向追求平等的我就又觉得自己傻了:那时候怎么就没想起来,让弟弟先挎一段路之后再两人抬着呢?

    在争争让让中,十几里的弯弯曲曲的路也就到啦。姑姥娘和表姥爷自是高兴万分,因为他们早已在盼着了,就指望这么点东西过年呢!我和弟弟终于轻松了。放下篮子,弟弟立刻就去姑姥娘家院子西边的栏门口,踮着脚尖看栏里那三两只大羊和一两只小羊羔。姑姥娘家的院子里的一角,有堆放的地瓜秧,也有花生秧,或者还有点晒干了的草,抑或干树叶或玉米叶子。弟弟不论什么,就随便拿一些去喂羊。我则立刻跑去兰兰家找兰兰玩。

    兰兰的母亲、姐姐和兰兰就高兴到不知说什么好了。本来话就不多,就只是憨厚地笑看着我。看了一会儿,立刻想起什么来。兰兰的母亲就立刻再拿个半高的凳子到屋内去,在房子的一角从房梁上吊下来的一个木制长方体架子上,端下一个大大的箔篮来,是防老鼠偷吃才放那么高的,那里面是放着带皮的花生都是两个仁的,胖胖的,饱满的。但箔篮并不很满。当时我们家虽然不种这个,但是却并不稀罕。再者小小的我那时也知道他们平时是舍不得吃的,日子苦。于是就努力拒绝着。

    但是兰兰的母亲总是说:”炒点吃,炒点吃!这是留的种粮,可是用不了这么多。“然后很知足地说:”这两年的日子不是和以前似的了,自己不舍得吃,现在自己也舍得吃了……“

    任凭我再怎么拒绝都无济于事。于是也就给一个她们表达展现的机会。

    于是娘几个就到院子里的灶台上,刷锅的刷锅,点火的点火,这边把生花生也准备好了。一家人就那么忙着为我炒花生。柴火并不是很干,冒着烟,有人咳着,我却静静地坐在她们家的屋门里微笑着看她们忙活。后来也干脆到了大锅跟前,看着她们翻炒,感受着她们的欢乐。她们问着我怎么好久不去了呢?我说要上学呢!

    终于花生炒出来了,凉着,我们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再说些什么。但话虽少,心里却是满满的欢喜,激动着,笑看着对方。花生还热热的,就开始让着我吃,一边歉意地说:”凉透了才酥呢!“我应付地吃着。但不久我要回到姑姥娘家去了。因为吃过了中午饭,我和弟弟还要返回。她们余犹未尽,挽留着,劝说住两天。我说明理由,就奔姑姥娘家去了,后面还传来要我带上花生的话。我则已经跑远了……

    中午饭过后,我和弟弟走上返家的路,这下篮子完全轻松了,我一个人挎到家都没问题。而弟弟拿着棍子,要么调皮地将路上的一块块小石头敲远,要么在地上划拉出一条长长的弯曲的线条来,要么干脆将木棍扛在右肩上,然后非常郑重地昂首挺胸,迈着正规的步子,用力甩着左臂,唱起大约是从电影上学来的歌:”小八路,扛起枪,英勇杀敌上战场,上战场……“

    这一年的春节过后,正月初四,父母、我和弟弟去姑姥娘家走亲戚。把所有去了该吃的东西都准备出来,免得姑姥娘家再受难为,去了只是热一下就可以吃了。其实头年底我和弟弟送去的东西,姑姥娘是依然不舍得吃的。给表姥爷留下一点,送三两家更需要的邻居,伺候大表姨家这类的亲戚。而等我们去了这一趟走了之后,姑姥娘将我们带去的东西没用了得,还是请一下几个邻居。“人都是平常养下的”,他和表姥爷年龄越来越大,“远亲不如近邻”,一旦自己有需要帮助的,别人就会心甘情愿来帮忙了。这是姑姥娘平时的生活经验总结。尤其是那时候生活都还不好的时候。

    等约摸给姑姥娘家送去的东西吃得差不多了,正月底二月初这一块,母亲趁哥哥休班在家,叫哥哥用自家的地派车去把姑姥娘接来,在我家住些时日。姑姥娘来了,帮我母亲为我们兄妹拆些棉衣,再缝制些衣服。我们兄妹似乎一下又找到了有奶奶奶时的感觉,甚至心里更踏实些。这天送上门来的媳妇四大娘来我家串门,看着已经来了好几天的姑姥娘,四大娘也随着我母亲叫着我姑姥娘为三姑:“三姑,来了就多住两天吧,他大婶子、他大叔和孩子们都孝顺。”

    邻家大奶奶也来玩,来了道:“那——三姐,来了就多住两天呗!三嫂走了,一家人怪闪晃得慌。恁在这里也享两天福……”

    姑姥娘特满足地笑着她那渐渐红润且好看起来的脸,说:“我在这里是怪好,可是家里还有一个吃饭的呢!”等四大娘刚走,我母亲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对我姑姥娘说:

    “三姑,爱梅和东边孙家这事,头年里也弄得不好。我约摸是成不了了。你回去看看那边有合适的,给她介绍一个。她的生日占了个八。不是有那句话嘛,男占三八骑大马,女占三八守活寡。她不能找看上去般配的那一种,得找不大全活儿的、多少有些毛病的,这样才能够折了,命才能顺活一点儿。”

    姑姥娘听完了母亲的话,稍想了想说:“那里供销社里倒是有一个,媳妇头年里将将(刚刚)死了,还有个三岁多的小男孩。梅要是愿意,我回去给她问一问……”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